公司名称:昆明猎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人: 张圣
联系电话:0871-67490481
手机:15288411170 15087037434
业务QQ:1776796178
公司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创业园A区D座
网址;www.lcnykj.cn
害虫分类速查表
害虫种类、名称 | 为害作物 | 为害虫态及特点 | |||
地下害虫 | 蝼蛄 | 华北蝼蛄 (单刺蝼蛄) | 多食性,为害各种蔬菜 | 以成、若虫在土中为害,咬食种子和幼芽,或将幼苗咬断,使幼苗枯死受害根部呈乱麻状;蝼蛄活动形成的隧道,使苗土分离,失水干枯死亡,造成缺苗断垅 | |
东方蝼蛄 (非洲蝼蛄) | |||||
蛴螬 | 华北大黑鳃金龟 | 多食性,为害各种蔬菜 | 幼虫咬断幼苗的根、茎造成枯死苗;或啃食块根、块茎,影响产量和品质。成虫取食叶片。 | ||
铜绿丽金龟 | |||||
金针虫 | 沟金针虫 | 各种蔬菜根及根茎部部 | 以幼虫钻入植株根部及茎的近地面部分为害,蛀食地下嫩茎及髓部 | ||
细胸金针虫 | |||||
地老虎 | 小地老虎 | 多食性:茄科、豆科、葫芦科、十字花科、百合科、以及菠菜、莴苣、茴香等多种蔬菜 | 幼虫为害蔬菜种子、根、块茎、茎、幼苗、嫩叶及生长点,幼虫将幼苗近地面的茎部咬断,使整株死亡,造成缺苗断垄 | ||
黄地老虎 | |||||
地蛆 | 灰地种蝇 (种蝇) | 多食性:瓜类、豆类、十字花科、葱类、韭菜、芹菜等蔬菜 | 以幼虫钻入蔬菜种子和幼茎为害 | ||
葱地种蝇 (葱蝇) | 寡食性:大葱、圆葱、韭菜、蒜 | 以幼虫钻入鳞茎内为害 | |||
萝卜地种蝇 (萝卜蝇) | 寡食性:仅为害十字花科蔬菜根部, | 只为害秋菜,幼虫先窜食茎基部及周围菜帮,然后向下蛀食菜根和菜心 | |||
韭菜迟眼蕈蚊 (韭蛆) | 韭菜、大葱、大蒜、莴苣、芹菜、甘蓝等蔬菜 | 以幼虫聚集在韭菜地下部的鳞茎和柔嫩的茎部为害 | |||
根螨 | 水芋根螨 (刺足根螨) | 蒜、姜、芦笋、马铃薯 | 若、成螨蛀食根与鳞茎 | ||
苗期害虫 | 黑绒鳃金龟 | 各种作物 | 食性杂,主要以成虫食害寄主的嫩芽、幼叶和花器。 | ||
西瓜虫(卷球鼠妇) | 主要发生于温室、潮湿昏暗地方,为害黄瓜、西葫芦、番茄、油菜等多种蔬菜 | 成、幼虫危害叶片,造成缺刻,重者可食光叶肉,仅剩叶脉、叶柄 | |||
食叶类害虫 | 菜白蝶(菜青虫) | 十字花科 | 大多取食树木及草坪叶片,猖獗时能将叶片吃光,削弱树势,并为天牛、小蠹虫等蛀干害虫侵入提供适宜条件,既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又降低植物的美化功能和观赏价值 | ||
小菜蛾 | 十字花科 | ||||
甜菜夜蛾 | 豆类、十字花科、茄果类、瓜类、百合科、菠菜、莴苣等蔬菜 | ||||
甘蓝夜蛾 | 豆类、十字花科以及瓜类、茄果类、菠菜等蔬菜 | ||||
斜纹夜蛾 | 豆类、十字花科以及瓜类、茄果类、菠菜等蔬菜 | ||||
毛虫类 | 红缘灯蛾 | 白菜、辣椒、茄子、圆葱、瓜类等 | 幼虫多食性,啃食寄主植物的茎、花、果实,严重时将叶、花等全部吃光,仅留叶脉、花柄 | ||
人纹污灯蛾 (红腹白灯蛾) | 十字花科蔬菜 | 幼虫食叶,吃成孔洞或缺刻 | |||
瓢虫 | 马铃薯瓢虫 (马铃薯二十八星瓢虫) | 马铃薯等茄科蔬菜、豆类、瓜类、白菜等蔬菜 | 幼虫、成虫食害植物的叶片,亦能为害果实和嫩茎。茄二十八星瓢虫还能取食花瓣和萼片。被啃食的茄果、瓜果部分变硬,味苦,品质变劣 | ||
茄二十八星瓢虫 | 茄子、番茄、马铃薯、瓜类等蔬菜 | ||||
跳甲、叶甲类 | 黄曲条菜跳甲 | 十字花科蔬菜及茄果类、瓜类、豆类蔬菜 | 成、幼虫为害。成虫咬食叶片、嫩茎、嫩梢、花蕾;幼虫一般多为害菜根,蛀食根皮、须根等,有的传播植物病害 | ||
黄宽条菜跳甲 | 十字花科蔬菜及茄果类、瓜类、豆类蔬菜 | ||||
黄狭条菜跳甲 | 十字花科蔬菜 | ||||
黄直条菜跳甲 | 十字花科蔬菜 | ||||
愈纹萤叶甲 | 韭、葱、大蒜、白菜 | 成虫食叶,幼虫在土中食害根和鳞茎。 | |||
叶蜂类 | 黄翅菜叶蜂 (芜菁叶蜂) | 十字花科蔬菜 | 幼虫:为害叶片 | ||
刺吸式及舐吸、锉吸式害虫 | 叶蝉类 | 大青叶蝉 | 十字花科、豆科、茄科、菠菜、芹菜、莴苣、胡萝卜等多种蔬菜 | 刺吸式害虫是经济作物植物害虫中较大的一个类群。它们个体小,发生初期往往受害状不明。 成虫、若虫刺吸为害叶片 | |
棉叶蝉 | 茄子、马铃薯、豆类、白菜、番茄、空心菜、南瓜、芥菜、萝 卜等 | ||||
小绿叶蝉 | 茄子、菜豆、十字花科蔬菜、马铃薯蔬菜等 | ||||
蚜虫类 | 桃蚜(烟蚜、桃赤蚜) | 十字花科、茄子、菠菜等等 | 以成蚜、若蚜刺吸为害嫩叶背、嫩茎、嫩芽,豆蚜亦为害花和豆角,受蚜虫侵害的植物具有多种不同的症状,如生长率降低、叶斑、泛黄、发育不良、卷叶、产量降低、枯萎以及死亡。蚜虫对于汁液的摄取导致植物缺乏活力,而蚜虫的唾液对于植物也有毒害作用 | ||
萝卜蚜 (菜缢管蚜) | 十字花科、豆科、马铃薯、番茄等 | ||||
棉蚜 (瓜蚜) | 瓜类、豆科、茄果类等 | ||||
苜蓿蚜(菜豆蚜、槐蚜) | 豆类蔬菜 | ||||
粉虱类 | 温室白粉虱 | 黄瓜、西瓜、番茄、白菜、茄子、菜豆、芹菜、葱等 | 以成虫和若虫吸食叶片、果实的汁液,同时排出大量蜜露,污染,引发煤污病 | ||
烟粉虱 | |||||
蝽类害虫 | 菜蝽 | 萝卜、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 | 成虫、若虫刺吸嫩叶、嫩茎、花蕾、幼荚等 | ||
斑须蝽 | 为害十字花科、亦能为害豆科、葱、胡萝卜等多种蔬菜 | ||||
蓟马类害虫 | 棕榈蓟马 | 菠菜、菜豆、冬瓜、西瓜、茄子、番茄等 | 成虫和幼虫锉吸嫩叶、嫩梢、花及果实的汁液;被害的嫩叶、嫩梢变硬卷曲枯萎,叶面 形成密集小白点或长形条斑,植株生长缓慢,节间缩短;幼嫩果实(如茄子、黄瓜、西瓜等)被害后会硬化,严重时造成落果,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 ||
花蓟马 (台湾蓟马) | 瓜类、豆类、十字花科蔬菜 | ||||
葱蓟马 (烟蓟马、棉蓟马) | 大葱、洋葱、瓜类、番茄、大蒜、韭菜、等 | ||||
潜蝇类 | 美洲斑潜蝇 | 瓜类、茄果类、豆类、十字花科、茼蒿、莴苣、芹菜等蔬菜 | 幼虫在叶内潜食叶肉;成虫产卵、取食造成伤斑,植株因水分和养分输送受阻,有机养料累积,刺激细胞增生,根茎部肿大,大多造成叶柄表面褐色,全株铁锈色,比健株显著矮化,重者茎中空、叶脱落,以致死亡 | ||
南美斑潜蝇 | 葫芦科、豆科、茄科及芹菜、菠菜等蔬菜 | ||||
瓜斑潜蝇 (番茄斑潜蝇) | 茄科、葫芦科蔬菜等 | ||||
葱斑潜蝇 (葱潜叶蝇) | 主要为害葱、洋葱、韭菜等蔬菜 | ||||
葱潜叶蝇 | 大葱、圆葱等 | ||||
黎泉蝇(菠菜潜叶蝇) | 菠菜、萝卜、甜菜等蔬菜。 | 幼虫在叶内、叶柄内潜食为害 | |||
菠菜泉蝇 菠菜潜叶蝇) | 菠菜等藜科植物、茄科及甜菜等。 | ||||
油菜潜叶蝇 (豌豆潜叶蝇) | 豌豆、白菜、甘蓝、萝卜、茄子、番茄等 | 幼虫终生在叶内潜食叶肉 | |||
钻蛀性害虫 | 蛀果类 | 棉铃虫 | 番茄、辣椒、南瓜 | 低龄幼虫为害嫩叶嫩茎,大龄幼虫为害果实 | |
烟实夜蛾(烟夜蛾、烟青虫、烟草夜蛾) | 辣椒、番茄、茄子、南瓜 | 幼虫蛀食蕾、花、果,也食害嫩茎、叶、芽 | |||
瓜绢野螟 绢螟) | 黄瓜、丝瓜等瓜类 | 果实 | |||
蛀茎类 | 苏邻菜蛾 (葱须鳞蛾) | 百合科蔬菜,以韭菜、葱、蒜为重 | 幼虫:蛀食叶及假茎 | ||
蛀荚类 | 豇豆野螟(豆蛀螟、豆野螟) | 豆科蔬菜的豆荚 | 幼虫:蛀食豆荚内种子,亦为害花蕾、叶片 | ||
豆荚螟 | 豆科蔬菜的豆荚 | ||||
螨类 | 棉红叶螨(朱砂叶螨) | 主要为害瓜类、茄子 | 以成螨和若螨吸食叶片汁液 | ||
截形叶螨 | 主要为害茄子、豆类瓜类等蔬菜 | ||||
茶黄螨 (侧多食跗线螨) | 茄果类、瓜类、豆类、十字花科、伞形科等多种蔬菜 | 成螨、若螨集中在幼芽、嫩叶、花、幼果等处刺吸汁液 | |||
其它食叶性害虫 | 芫菁类 | 豆芫菁 | 主要为害豆科蔬菜,叶为害茄科、蕹菜、苋菜等 | 成虫取食叶片、花瓣 | |
蜗牛 | 同型巴蜗牛 | 多食性,为害豆科、十字花科和茄科蔬菜 | 刮食植物叶、茎 | ||
蛞蝓 | 野蛞蝓 (鼻涕虫) | 刮食植物叶片 |
杀虫剂分类速查表
类别 | 发展简史 | 代表 |
有机磷类 | 1932年科学家发现了有机磷化合物的生物活性,1941年英国人和德国人在合成有机磷神经毒剂时发现部分化合物对昆虫的毒性,1944年德国人合成了第一个内吸性有机磷杀虫剂,1944年合成了对硫磷。 | 敌敌畏、毒死蜱、丙溴磷、三唑磷、辛硫磷、氧乐果、杀扑磷等 |
氨基甲酸酯类 | 1925年科学家发现毒扁豆中的毒素,毒扁豆碱,属于天然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40年代开发出第一个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地麦威,1953年联合碳化公司合成甲萘威。 | 灭多威、异丙威、仲丁威、涕灭威、克百威、丁硫克百威等,以及杜邦的茚虫威 |
拟除虫菊酯类 | 模拟天然除虫菊植物中除虫菊素的化学结构,人工合成的杀虫活性、稳定性更好的药剂。美国人在1947年首先人工合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丙烯菊酯,1949年商品化生产,日本人紧随其后,在70年代初开发出苯醚菌酯和含有α-氰基的氰苯醚菊酯;英国人在1972年开发出第二代菊酯类药剂,二氯苯醚菊酯,接着,日本人、德国人相继开发出多个新类型的药剂 | Ⅰ型:结构中不含α-氰基,胺烯菊酯、丙烯菊酯、苯醚菌酯、二氯苯醚菌酯等; |
氯化烟碱类 | 属于杂环类化合物,拜耳公司于80年代中期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日本曹达紧接着在80年代末开发出啶虫脒,武田1989年开发了烯啶虫胺,瑞士诺华(先正达的前身公司之一)1991年开发出噻虫嗪 | 吡虫啉、啶虫脒、烯啶虫胺、噻虫嗪、噻虫啉等 |
抗生素类 | 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物杀虫的药剂。苏云金杆菌1901年日本人在蜡状芽孢杆菌群内发现的。1975年日本北里研究所发现的十六元大环内酯化合物-阿维菌素,成为人类在农业生产中应用抗生素的新里程碑 | 阿维菌素、甲维盐、多杀菌素、浏阳霉素、苏云金芽孢杆菌等 |
苯甲酰脲类 | 70年代荷兰人研发除草剂时意外发现了一种没有除草效果但对昆虫有效的苯甲酰脲类化合物,几丁质抑制剂 | 灭幼脲、除虫脲(敌灭灵)、定虫隆(抑太保)、氟铃脲(盖虫散)、氟虫脲(卡死克)、伏虫脲(农梦特)等 |
酰胺类 | 1998年日本农药和拜耳公司联合开发出第一个诱导昆虫鱼尼丁受体的杀虫剂-氟虫酰胺,即垄歌。杜邦公司在2000年开发出在作物体导管内上下传导的鱼尼丁高效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 | 垄歌:氟虫酰胺; 康宽:氯虫苯甲酰胺; 福戈: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 氰虫酰胺。 |
吡唑类 | 1989年法国罗那普朗克公司将吡唑杂环和氟元素结合开发出第一个吡唑类杀虫剂—氟虫氰。 | 氟虫氰、丁烯氟虫氰 |
季酮酸类 | 拜耳在开发除草剂时发现了螺螨酯,其后进一步合成了螺虫酯和螺虫乙酯 | 螺虫乙酯(亩旺特)螺螨酯、螺甲螨酯 |
吡啶类 | 最早由瑞士汽巴嘉基在1988年开发。 | 吡蚜酮(吡嗪酮) |
吡咯类 | 1987年美国氰胺公司开发的含有三氟甲基吡咯腈的杀虫杀螨剂。 | 虫螨腈(除尽、溴虫腈) |
保幼激素类和蜕皮激素类 | 烯虫酯,是1973年第一个商品化保幼激素类杀虫剂;1985年美国罗门哈斯则第一个开发出蜕皮激素类杀虫剂—抑食肼。 | 保幼激素类:蚊蝇醚、双氧威、苯虫醚---主要用于卫生害虫防治;蜕皮激素类:抑食肼(虫死净)、虫酰肼(米满) |
沙蚕毒素类 | 异足索沙蚕,日本人钓鱼用的鱼饵,是一种生活在海滩泥沙中的环节蠕虫,起初发现这种虫子对蚊蝇有毒,接触多的人也有恶心、头痛等反应,1934年Nitta从中分离出一种活性成分——沙蚕毒素NTX,1962年Hagriwara首次人工合成,1965年武田公司首次开发出第一个沙蚕毒素类杀虫剂:巴丹。 | 巴丹、杀虫单、杀虫双、杀螟丹 |
植物源杀虫剂萜类 | 从植物器官或组织中提取出的杀虫活性成分-从楝科乔木植物中提取的萜类化合物; | 印楝素 |
植物源杀虫剂有机酮、酯类 | —从鱼藤中提取的酮类化合物 —从除虫菊中提取的酯类化合物 | 鱼藤酮、除虫菊素 |
植物源杀虫剂生物碱类 | 从苦参的根茎叶等器官提取 从百合科藜芦属植物中提取 | 苦参碱、藜芦碱 |
微生物杀虫剂 | 1901年日本人在蜡状芽孢杆菌群内发现苏云金杆菌。 | 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绿僵菌、核多角体病毒、颗粒病毒等 |